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中国  发展  吉三代  智能  出口  产业  手机 

王振创作心得:一带一路带来艺术交融

   日期:2018-10-26     来源:时动中国    浏览:1123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对于艺术家来讲,能与自己身处的时代产生共鸣,敏感察觉宏大时代背后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己的艺术创造留给时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师从何家英,自2016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博士开始,在中国美术界高级别的学术机构学习,为王振感受这个时代的脉搏跳动带来了更宽广的舞台。

  “艺术创新是很艰难的。我国国画经历近千年的发展,到民国时期细分为写意和工笔之分,每走一步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没有前人的智慧累积,技法进步,也就没有晚学后辈大胆追求。所以我认为在当代,创新更多的可能来自跨界、来自杂糅、来自文化自信、来自文化出海。”王振已经很久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了,近几个月来,一直沉浸在“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创意构想中,无暇他顾。

微信图片_20180507100031.jpg

 

  【何家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创作研讨】

  “一带一路”政策提出整整五年,经济效益和经济带联动早已产生,我国在科技领域和交通领域的输出,对“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振的恩师何家英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工笔画家,身居美术界要位,他对“一带一路”政策的思考更多着眼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之下,艺术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唯有音乐和绘画无国界”,所以何家英先生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带着对艺术的尊崇之心,在这五年中不断踏上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各国,深入真实的生活场景,细致观察和体味大东亚文化在这条路上产生的千年影响。

  王振一直深陷主题创作的思考中,丝绸之路在西域这条分支上,艺术非常明显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许多创作主题很难避开。虽然说宗教画面非常具有原始的吸引力,包括宗教故事的神秘性、宗教画面的丰富性。但是对于当代的艺术家来说,王振认为更多的思考和着力还是应该在时代性上。当然这个时代性,一定始于一千年前那条弥漫的黄沙与驼铃声的丝绸之路。王振游走在现代文明和古丝绸文明并存的祖国西域,感受当地的人情风貌,用一双画家的眼睛将一幅幅画面映在脑海,展开想象,进行绘制……

微信图片_20180507100027.jpg

 

  “我喜欢充满神秘性的画面,不是那种故弄玄虚。一千个人心里有一个哈姆雷特;我喜欢不同人看到我的画之后,能够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想象。每次进行集体创作大题材时,我经常陷入不断地自我诘问,我们希望给这个时代留下什么?我们希望后代看到如何的现在?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如果不能够在这些质问中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原动力的话,我想,这样的艺术是不值得被尊敬的。”当我们追问王振最终选中的时代旋律是什么,他浅浅一笑,“微小的幸福瞬间而已。”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