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中国  发展  吉三代  智能  出口  产业  手机 

闷头赚钱的B2B真的很受伤

   日期:2018-07-08     来源:互联网    浏览:347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2012年年初,恰如2011年年初一样,B2B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上次是因为阿里的“诚信门”,这次则是阿里的“私有门”。诚信门的代价是卫哲下台,私有门的代价则是马云被拉下神坛。


  一时间,关于B2B遭遇“中年危机”的声音再起,直指B2B的业务模式,所谓业绩放缓、遭遇瓶颈,甚至有专家公开宣称:“B2B时代已经结束”,必须动大手术,需要“重做”。慧聪网CEO郭江对此却颇不以为然:“2011年阿里巴巴B2B营收64.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5%,净利润17.09亿元人民币,这么高的利润率,怎么说B2B不赚钱?”


  显然,郭江在努力陈述了一个事实:B2B远不是行业人士所低估的那样没有生命力。


  我们来看看行业数据:


  日前,正在召开的“二会”上,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6万亿,占GDP的13%,其中零售电子购物达到8000亿,是“非常具有潜力的行业”。零售电子购物就是我们习称的B2C、C2B、C2C等,就是说,B2B直接创造了5.2万亿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全年总额的87.5%。换句话说,B2B交易额大约占国家GDP总数的11.4%。


  站在用户的层面,有数据表明,进军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有59.48%增长了客户量, 51.61%的企业增长了销售额,49.80%的企业扩展了销售区域,45.97%的企业实现了品牌提升,46.57%的企业降低了营销成本。电子商务的应用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B2B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3月8日发布《201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称,截至2011年底,我国B2B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10500家,同比增长14%。这表明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景被广泛看好。


  再看与阿里同属一个阵营的慧聪网。据易观国际《中国B2B上市公司业务收入对比》报告,国内五大B2B上市公司中,慧聪网业绩表现极为出色,其2011年Q3收入达到1.14亿元,同比增长36%,同时,慧聪还实现了赢亏转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40.3万元,和去年同期亏损1117.1万元相比,取得了扭亏为盈的历史突破。到了第三季度,慧聪净利润大幅增长至1566万元。老树开新花,仅5年时间慧聪网即实现盈利,这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当国内B2B深陷“中年危机”阴霾时,慧聪网一枝独秀,对行业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诸多事实说明,中国B2B行业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以对社会经济的贡献而论,它也比舆论谈论火热的B2C强得多。所以,郭江多次否定电子商务走入寒冬的说法,认为B2B行业非常健康, “现在B2B的日子就不错。这几年B2B公司都是闷头赚钱型。”


  可偏偏就是这个闷头赚了钱的B2B,却总是不招媒体待见,无事的时候“藏在深山无人问”,出事的时候就是负面消息。而B2B的同门师弟B2C呢?无论正面负面,有一点小小的动静就被媒体所追逐,行业也是津津乐道。


  B2B行业,真的很受伤。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