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基本了解了学术写作的定义和应用场景之后,大家可能还不是特别清楚,学术写作到底难在哪里,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Addison老师以切身经历总结出来的在学术写作这门课上踩过的坑,走过的弯路。

1. 不懂礼节、格式让我吃了大亏
在美国,很多时候的交流和沟通都是通过发邮件来完成的,比如一些很常见的场景:换课、想选的课满了是否可以旁听或者加入waitlist等情况都是需要在邮件上和老师进行礼节规范的交流。但是,我们在学校里学的“dear”“sincerely”等词汇在美国都是比较老土的说法了,一些专业且华丽的前缀、后缀、尾缀、给老师的祝福语,都能为沟通锦上添花。
所以说,需要提前学习一些邮件、官方往来、cover letter的保命小技巧、相关的语料话术,这样大家在刚去美国的时候才不会吃亏,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过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人特别常用的开头语:
Hope this email finds you well.
希望你收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是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
先问候家人的情况:
假如说想要换课,但是我可以先问问你家的狗怎么样,爸爸妈妈的身体怎么样,最近疫情之下有没有戴口罩。这些礼节和套路,都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技巧。
如果必须要在老师出城或休假期间发邮件,开头需要先表达自己打扰了对方以示歉意。
2. 15页的final project让我头秃
当上大学之后拿到一份15页的final project作业,这么多内容该怎么划分:introduction需要写几页?body paragraphy写7页还是8页?conclusion需要和introduction一样长吗?需不需要写一些counter argument?等等一系列都是大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问题。
其实我们在高中学到的比如counter argument,在真正的research essay中很少会用到,写作上的长度也比我们所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文章长度要长,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哦。当然如果没有把握写好essay,也可以通过专业essay代写机构来完成,比如Top论文网。
3. 一周阅读200页学术文献,我哭晕在厕所
同学们如果大学进入的是那种文科要求高或者老师管理比较严的学校,可能经常会有那种一周读完一本书甚至是两本书的要求,很多同学一篇学术文章读下来都是比较难的,更何况三四篇;有一些老师甚至上课直接点名让学生来谈一谈某一argument是怎么说的情况。所以,在大学中会阅读paper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4. 不懂美国文化,和美国同学没话说
初入美国,可能很多同学一开始会不知道该如何和当地同学聊天。如果想要更了解美国文化、更快融美国生活,最好的途径就是写作和阅读,多表达自己,多输入输出一些知识,才能和美国同学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