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指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这更多的是基于种民间信仰和精神寄托;
第二种是指子嗣、后裔和继承人,这主要源于中国深厚的家庭伦理和宗族传统。因古时候香火也指后辈烧香燃火祭祖,故断了"香火”就指无子嗣。
而民间人们说得“断香火”是家里没有男孩,也叫“绝户头”。确切的说是家里祖坟上没有上坟添土、烧香烧纸的了,所以叫“断香火”。
因为很多地方的习俗是,女儿不能上坟,只有父母“五七”、“百日”、“三年忌日”,“九年忌日”,和儿子结婚时回娘家上“喜坟”时,进祖坟到父母坟前祭拜,也得有娘家的哥哥弟弟或侄子等男姓家丁陪同,圧坟头纸,得有男人操作。平时都是儿子上坟。女儿连上坟的姿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延续香火了。
所以所谓的的“断香火”,有三个方面
一,光棍男人,终生未娶,更谈不上留下子嗣。
二,结婚后没生育孩子的,也就是生理上有缺陷,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妻。
三,婚后只生有女儿,没有生儿子的夫妻。
其实,这是千百年来,重男轻女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陋习。女儿为什么不能上坟添土,延续香火呢?女儿不也直系血亲吗?身上都流着父母的血,同样是父母血脉的延续。
诚然,女儿长大要嫁人,自古就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生的孩子跟人家姓,替人家传递香火,女儿也自然成了外家人。这是艮古不变的。所以在农村拚了老命也要生个男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观念在人们的思想中越来越淡化,“女儿也是传后人”,已逐步被人们认可。
尢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如今乘“放开二胎”的东风,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不论男孩女孩,两家都有烧香烧纸的,不至于“断香火”,真是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的大好事,值得提倡。
过去长辈都是重男轻女,家里要是没有男孩子,就要想方设法要一个男孩子,为的是长大以后结婚生子传递香火,如果一家都是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嫁人的。这辈子没有男孩子,都是女孩子,那就叫“断香火”了。
谁家子女好几个都是女孩,就一个男孩,父母对着男孩子就要说:“你是咱俩的独苗,结婚一定要个男孩子,给咱家传宗接代”,就是“延续香火”的意思。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我是白铅华,喜欢中华传统文化,欢迎关注,方便交流!
我们常说的额断香火,有好几个意思,铅华收集了一些。
就是指寺庙、院观等供奉神祇或宗室、家族供奉祖先时燃点的香烛、长明灯等。这里要是断香火指的就是,这寺庙、院观供奉的神祇没有人信仰了,或者宗室子弟不供奉祖先,不祭祖。
寺庙、院观里掌管香火的人。就是职位或职务的称呼,这里的断香火指的就是,寺庙、院观里缺少掌管香火的人,也就是说寺庙、院观的神祇没有人信仰了,这个意思不太使用。
家族由于某种缘故,无子嗣承继。古时候香火指后辈祭祖时,燃烧香蜡纸表,故断香火表面意思就是没有人祭祖,也就是指无子嗣。古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没有后代传承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目前国家已放开三胎,断子嗣的情况将会大大得到改善,除非父母确实不愿意要孩子,那就另当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