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中国  发展  吉三代  智能  出口  产业  手机 

年内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流动性合理充裕润泽实体

   日期:2022-12-21     作者:记者 姚进    浏览:56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20221220111255386.jpg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其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满足货币信贷增长对中长期流动性需求的常规手段。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已于近日落地,加上今年4月落地的首次降准,两次降准共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超万亿元,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约7.8%。


  专家认为,适时适度降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为稳增长提供适宜流动性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在专家看来,央行此次降准传递的主要信号之一就是为稳增长、宽信用、降成本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降准释放的资金没有成本和到期期限,这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长期、无成本的资金来源,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中长期信贷支持。”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由于降准释放的资金没有利息成本,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缓解财务负担,这也会传导至实体经济,同步降低企业的利息成本。


  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同比连续保持多增态势。即使10月份金融数据整体表现疲弱,但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依然增加4623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延续了8月份以来的良好势头,这意味着企业对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持续回暖。而此前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出,将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同样认为,降准的背后依然是偏弱的基本面和年底前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需要,宽信用需要宽货币的配合。


  “考虑到四季度经济在全年中分量最重,是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关键时点,需要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提振信心。”温彬表示,在当前物价、汇率压力阶段性缓解之时,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相机抉择、适时调整,通过降准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信贷发力,对于稳增长保就业意义重大。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有助于保持四季度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与此同时,在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看来,此次全面降准将有利于满足和进一步释放居民刚需、改善型按揭贷款需求,提高居民购房意愿与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


  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自央行宣布降准以来,市场对于资金未来的预期已有所改善。而随着降准的落地,具有市场资金面风向标意义的同业存单等市场利率近期已出现下行趋势。Wind数据显示,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股份行)12月5日为2.45%,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行0.05个百分点,相比11月23日这一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下降了0.1个百分点。


  “进入11月以来,市场资金面确实出现偏紧态势。此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落地、专项债结存限额集中发行等吸收了大量流动性,叠加防疫政策优化以及稳地产政策发力等影响了市场预期,市场利率持续攀升。”温彬表示,截至11月中旬,同业存单、国债收益率等都升至近几个月最高水平。债市利率的快速上行引发了理财赎回潮,“产品赎回—被迫抛售—净值下跌—产品赎回”的负反馈过程,使资金面进一步收紧。


  11月中旬之后,尽管央行已通过加大逆回购规模引导市场利率回落,但考虑到债市调整尚未结束,以及12月和明年1月仍有5000亿元和7000亿元中期借款便利(MLF)到期,叠加春节临近、专项债提前发行等因素,都使得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增强,以此来避免市场波动冲击实体经济。


  温彬分析认为,从金融市场角度看,降准为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流动性环境。从实体经济角度看,降准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助力实现宽信用目标。“相比于MLF等渠道,降准能够提供更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以及当前政策着力扶持的房地产业。降准带来的资金成本节约,有望优先向这些重点领域倾斜。”


  对于股市债市的影响,专家认为,降准有利于推动经济回稳向上,经济基础决定了股市长期的表现。在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看来,降准落地有利于改善资金面,对债市中短端的利好更加明确,有望带动此前因资金面收敛而大幅走高的短端利率进一步下行;资金面担忧缓和对长端也有利,但在稳增长政策力度加码、宽信用预期升温扰动下,长端利率下行阻力较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10年期国债利率将在2.75%—2.85%之间震荡。


  此外,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认为,本次降准落地后,12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的概率大幅度上升。当前政策面稳楼市力度正在持续加码。如果说以上两项政策更多针对楼市供给端发力,未来下调5年期以上LPR报价则主要指向需求端。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不变


  降准落地后,接下来是否会降息?货币政策下一步如何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话题。


  “作为近年来少数几个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虽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并未超发货币,未实施‘大水漫灌’等宽松手段。”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而且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通胀形势温和可控,未来通胀压力并不大。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8%,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未来降准还有一定空间。


  “今年两次降准都是25个基点,从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角度来看,不排除这可能成为未来降准的新标尺。”温彬认为,至于降准能否触发随后的LPR下调,仍需观望。预计此次降准将不足以带动12月LPR的全面下调。但考虑到近期稳楼市政策正在全面加码,不排除5年期以上LPR小幅下调的可能性。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近年来,稳健货币政策不仅有总量上的支持,也有结构上的特色。比如,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堵点、难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持续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


  专家认为,此次降准虽为全面降准,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就此转向。未来,央行将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着力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 姚进)


  转自: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