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23至25日在北京举行,期间,中国“一行两会”高官出席论坛,向外界释放了中国金融扩大开放的三大信号。
态度坚定
外界有疑虑,中国金融业开放是否会影响中国自身金融系统的稳定、是否会增加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
“开放并不一定会造成我们的金融风险,或者是金融不稳定。”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认为,实现经济和金融改革、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执行正确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控制债务杠杆等才是中国保持经济向好、金融稳定的前提。
中国央行行长易纲直言:“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在他看来,过去中国开放的经验表明,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竞争力都变得更强,提供的服务也更优质,而未开放的领域效率相对要低一些。所以金融业开放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中国人民尤其有利,这将允许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领域扩宽
过去一年,中国金融业开放提速,自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公布中国金融业开放“11条”的时间表以来,绝大部分措施都已落地并结出“果实”。
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绝对控股;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中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等都是中国金融业开放交出的“答卷”。
新开放领域在哪?易纲表示,金融服务业开放要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机构适用同等监管要求和标准,以更加透明、更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同等对待内外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开放则要进一步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沪港通”“深港通”。
谈及市场准入,王兆星表示,银保监会正在研究取消或放宽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保险业的规模、年限、股东类型、持股比例等数量性限制,并将进一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我们也会给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创新试点的一些新领域的机会,充分激发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市场活力。”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更加直接:“我是证监会管证券部门的,还有公募基金等。在这个领域我们都没有问题,都可以去开放,可以去竞争。”
监管完善
金融业开放势在必行但也不能盲目,对于开放下的监管必须加以配套完善。
王兆星称,扩大金融开放,对于监管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促进。银保监会将以扩大开放为契机,通过加快自身法律制度建设,对接国际通行监管标准,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在开放过程中平衡好促进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在开放实践中提升防范风险和监管的能力。
易纲指出,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他特别强调,在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时完善金融监管。中外资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都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使监管能力与开放程度相匹配。(夏宾)
转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