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后去产能”时代,去产能任务作为“三去”任务中的主线之一,钢铁行业去产能接近尾声,后期的去产能空间已经不大。在专家看来,钢铁行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才能满足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发展态势的要求。
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环保督查、专项大检查等项目的持续开展,有效防范了“地条钢”死灰复燃,防范已化解的过剩产能复产及严禁违规新增产能,供给侧改革成效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巩固。钢铁行业景气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粗钢产量为6.99亿吨,同比增长6.1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0.20个百分点;国内钢材产量为8.21亿吨,同比增长7.20%,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6.00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呈增长趋势,库存整体变动不大,受去产能政策、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有所波动,但整体仍维持了高位运行,出口同比有所下降。
企业方面,钢铁企业外部经营形势的持续好转,叠加钢铁企业持续推行的“降本增效”“产品结构优化”等措施,为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大幅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统计局数据,2018年1-10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7%。
联合资信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钢铁行业及企业经营情况的持续改善,行业景气程度处于较高水平。由于钢铁行业去产能接近尾声,2019年及后期的去产能空间已经不大,未来需持续关注各区域出台的产能调控政策,以把握相关政策对区域内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和削弱。此外,由于未来下游主要用钢行业需求或将温和下滑,钢材需求拉动有限,2019年钢材价格难有大幅提升,或稳中有降。因此,加速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制造工艺提升、产业布局调整,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
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根据2016年发布“46号文”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其中包括8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3-4家、4000万吨级的钢铁集团6-8家。从兼并重组情况来看,本轮兼并重组主要依托于行业内资金实力雄厚、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有助于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促进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引导行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在相关钢铁产业整合基金的助力下以及各地区整合计划实施下,钢铁行业的*企业将进一步提升整合优质产能的能力,加速推进兼并重组。
目前,钢铁企业的盈利改善有助于企业自身进行资产负债表修复,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中钢协提出通过3-5年努力,钢铁行业平均负债率要降到60%以下的目标,该目标对钢铁企业自我“造血”、持续盈利提出一定要求。
在专家看来,钢铁行业由于供需结构性失衡、低端产品泛滥、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才能满足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发展态势的要求。因此,加速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制造工艺提升、产业布局调整,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面,包括推进钢铁产品向中高端发展,发展智能制造,逐步探索和形成全行业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加快普及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工艺技术装备,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有关方面要抓好产能置换审核关,严禁以任何理由新增钢铁产能,为钢铁企业的进一步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展望2019年,专家认为,钢铁行业后期需求有限,或将温和下滑,钢材价格或受更多的受季节性因素及需求的影响震荡下行,回归合理区间,钢铁企业盈利空间或将收窄;沿江、沿海等区域地理位置突出、产品以中高端为主、环保工艺完善、资金成本低、“降杠杆”加速落地的钢铁企业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区位劣势明显、人员负担重、盈利能力弱、短期债务占比高、债务集中兑付额度大、融资渠道匮乏的企业需重点关注。综合来看,钢铁行业全年有望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