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品牌  中国  深圳APP外包公司  发展  吉三代  智能  出口  产业  手机 

粮丰天下安——近年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成效综述

   日期:2018-05-17     来源:新华社    浏览:121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还有半个月光景,华北大平原上的冬小麦就要熟了。此时的原野上麦浪翻滚,丰收在望。

liangshi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是每年的头一茬收获。据农业农村部预计,如果后期不发生大范围极端天气,今年夏粮有望继续丰收,为全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粮丰天下安。近年来国家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的是中国粮,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


  “藏粮于地”加强粮食产能建设


  夏粮有望再获丰收的同时,大地回暖的东北黑土地上农事也正忙,铁牛隆隆声中,农民们陆续播种下今年的希望。


  “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达1203.76亿斤,实现‘十四连丰’,连续7年保持全国首位,单产、品质和效益均好于上年,发挥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作用。”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黑龙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这个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大中型灌区及其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现代农机装备水平,粮食产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藏粮于地”大力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全国已建成5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超过52%,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在机械化方面,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比2003年提高33个百分点。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5%,粮食生产已由人力畜力为主转到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自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以上,标志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国家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坚持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粮食收储政策,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划定并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9亿亩,“十三五”末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立足资源优势构建“粮经饲”三元结构


  “同样是种玉米,没想到收入差这么大。”虽然播种了没多久,但岩更树还是来到地里查看青贮玉米生长情况。


  岩更树是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新厂镇阿莫村的村民。以前他家种植普通玉米,一年下来每亩收入不到500元。去年,他在政府推动下种了青贮玉米,由于当地可以种植两季,所以一亩青贮玉米收入超过4000元。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近年来我国积极调整种植、畜牧、渔业结构,减玉米、增大豆、扩饲草、调生猪、提牛奶等,成效明显。全国累计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近2000万亩,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也呈增加趋势。


  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各地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治理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粮棉油糖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成为农业部门指导生产、开展服务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8和4.8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


  为了让耕地“休养生息”,国家自2016年启动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两年来累计实施轮作试点1500万亩、休耕试点316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试点带动下,近两年东北地区调减籽粒玉米3000多万亩,通过改种大豆等养地作物,2017年减少化肥施用量50多万吨。河北实行小麦冬季休耕,年压采地下水3.6亿立方米。


  “藏粮于技”节本增效保障农民利益


  “今年春耕,139公顷地都用上了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定制’的化肥。”吉林省伊通县玉鹏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鹏举不久前告诉记者,“咱土地吃上了‘营养配餐’,土壤成分都知道。”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张鹏举的合作社每公顷玉米地施肥量减少了500斤左右,成本降低1000元左右,但粮食产量不减。去年这个农业大省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增产粮食3.87亿公斤,减少肥料投入3.7万吨,为农民增收节支7.6亿元。


  近五年来,国家打造了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等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推进种业权益改革。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推广杂交稻、紧凑型玉米等革命性增产技术不同,这些年粮食单产提高更多靠技术的组装配套,集成推广了一批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


  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陕西、湖北、湖南、河北、四川等地探索开展试点,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特聘农技员,培养一支精准服务产业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带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服务力量。(记者 董峻、胡璐、杨静、管建涛)


  转自:新华社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