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吉三代  智能  品牌  深圳APP外包公司  出口  中国  产业  手机  发展 

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微塑料”

   日期:2018-10-29     来源:网络综合    浏览:406    违规举报
 
腾讯云服务器优惠

据《纽约时报》报道,正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2018年10月22日的学会上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该研究由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和奥地利环境署联合展开,成员包括来自芬兰、意大利、日本、波兰、荷兰、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的8名参与者组成的团队一起合作完成。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塑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个人根本没有想到每个样本都能检测出微塑料。”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维也纳医药大学胃肠病学家Philipp Schwabl表示。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片/粒。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称其为“温柔杀手”。因为,微塑料能够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和碎片,混入土壤、水源以及动植物体内。


目前的海洋中已有五万亿个塑料碎片,连起来可绕地球400圈,这也导致每年都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并且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会以微塑料的形式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到我们的身体里。这就是我们体内微型塑料的来源。


塑料对人体器官和血液循环的威胁


在2008年以前,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动物可以排泄掉摄入的任何微塑料。然而,生态毒理学家马克·布朗(Mark Browne)对此并不完全确信。他做了一个实验:先把蓝蚌放进水槽,再放入涂有发光材料、比人类血细胞更小的塑料微粒,在蓝蚌摄入这些塑料微粒之后,再把它们放进干净的水中。6周之后,他把这些蓝蚌打捞起来,发现微粒仍然在它们体内。

鱼类、蚯蚓和其他动物的体内出现塑料微粒,这种现象足够让人不安了,但如果这些微粒一直留在体内,尤其是从内脏转移到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就会造成真正的伤害。科学家已经观察到身体伤害的迹象,比如由微粒撞击和摩擦器官壁引发的炎症。

研究人员还发现,塑料微粒能过滤出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塑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聚合物和环境污染物(如吸附在塑料表面的农药),它们都能伤害肝脏等器官。生态毒理学家马可·维吉(Marco Vighi)等人正在测试不同聚合物会吸附哪类污染物,并研究污染物是否会被淡水动物和陆生动物摄入。湖水和土壤中的塑料微粒的总量,堪比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微粒的总量——它们可能超过15万亿吨。

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是否会最终影响生物的生长、繁衍或易患病性。今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暴露在塑料微粒中的鱼类减少了生殖,而其后代在未直接暴露于塑料微粒时也是如此。这表明,塑料微粒可以影响物种的后代。

研究人员指出,有些动物未受塑料微粒的负面影响,如片脚类的淡水甲壳动物,也许它们能应对石块这样难消化的自然物质。对于有的生物来说,某种塑料微粒可能有毒,而其他种类则没有。

大多数关于塑料微粒效应的研究都在实验室进行,而且实验时间很短。研究人员通常只研究一种塑料,这些塑料的微粒比生物摄入的微粒更大,也比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的微粒有更高的集中度。然而,生态毒理学家马丁·瓦格纳(Martin Wagner)表示,我们无法得知低集中度的塑料微粒对生态的长期后果。

为了弥补实验室研究的缺陷,瓦格纳等人已经开展户外研究。他们试图匹配动物和它们最有可能遇到的聚合物及污染物,并在研究中整合现实环境中的其他复杂因素,因为塑料微粒“不是唯一的应激源”。物种受到化学污染物、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等压力的影响时,塑料微粒可能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动物实验上已经有一些结论了,这可以部分推论到人,而且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上去推测微塑料可能会产生的健康影响。”毛达说,微塑料也属于颗粒物,也会刺激人的器官,成为病变的诱因。“特别是当颗粒物到了纳米级后,进入人的器官和血液的可能性和风险都会加大,这也是需要警惕和预防的。”

“还有一点,尽管微塑料小但其表面积大,进入环境后,不但会吸附细菌和真菌,上面还会附着高毒高害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致癌、致畸的或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等。如果进入人体并达到一定的量,就可推断会产生不良的健康影响。”毛达说,有些塑料本身就含有毒成分,即使变成微塑料,不吸附吸收也是有毒有害的。总之,“目前从证据来看都是间接的,还是理论上的推断,但必须要警惕微塑料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要求参与者做好一周的食物日记,然后提取了他们的大便样本。据悉,他们当中有6个人在这一期间食用了海鱼,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是素食主义者,然而他们所有人都在吃塑料包装的食物、喝用塑料瓶装的饮品。

研究人员采集志愿者的粪便后,以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仪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样本中都验出含有塑胶微粒,奥地利环保局则针对粪便进行10种常见塑胶的测试,结果在粪便中发现9种塑胶微粒,最常见的塑胶类型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两者皆为塑料瓶和瓶盖的主要成分。平均每10公克就可以验出20颗塑胶微粒。根据这个研究,Schwabl估计,全球50%的人口体内都有微塑料,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做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确认。


Schwabl博士指出:“这是首个该类型研究,它证实了我们长期以来的猜测,即塑料最终会进入人体肠道。特别令人在意的是,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对胃肠道疾病患者。虽然在动物研究中发现的塑料浓度最高的部分是肠道,但最小的微粒塑料颗粒能够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还可能到达肝脏。现在我们有了人类体内存有微塑料的初步证据,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搞清楚这对人类健康意味着什么。”

自19 世纪早期塑料诞生后,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生产了约83亿吨塑料。废弃的塑料垃圾只有很小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大部分只能通过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最终会有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不经处理直接丢弃,这些垃圾在风力的影响下进入河流,然后汇入海洋。




尽管目前还没有具体案例明确指出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风险,联合国环境署2016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对于微塑料本身的毒性和影响的研究尚且不足,但要注意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许多细菌和真菌,可以作为病原体的载体进入人体,影响人们的健康。  




“如果人类不改变现状,塑料污染程度会进一步恶化。”Schwabl强调,人类需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回收再利用。

自己生产的塑料最后又回到自己体内,对此网友表示,“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免责声明:
1、本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2、本站部分作品内容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内容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更不为其观点承担任何责任。
3、因行业及专业性有限,故未能核验会员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不为其负责,如有虚假或违规内容敬请准备材料图片发邮件到info@n360.cn举报,本站核实后积极配合删除。
4、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或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信息发布规则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粤ICP备2020081222号
Powered By DESTOON